没有沪牌限制,更没有高架路上的“畅通”
2019-11-04
作者小, 豪
阅读: 2,477 次
暂无评论
车牌就是通行证,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随着私家车井喷式增长,城市的公路运输早已不堪重负。尽管如此,每月几千辆新车照样随着竟拍小锤的敲打,有序的投入到城市交通的运行中。为控制公路的有效运输秩序,有关部门研究了很多的规定。比如北京实行的汽车牌照摇号获取方式,上海实行的竞拍方式等等,这些方案尽管在取得汽车牌照资格的权限上设置了很多的强制性条件,但还是无法抑制人们趋之若鹜的激情。
在车牌竞拍的机制下,行驶在上海的公路上大致出现如此情形,沪C 带着自卑慌张的行驶在郊野公路,上海外环以内,那些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汽车,懵懵懂懂的夹杂在城市马路当中。对于初来上海的朋友,在马路上看到自己家乡的车牌,往往会有几分惊喜,心想远离故乡竟然在这里遇到了乡亲,那你就搞错了,这样的车子里面很多时候会坐着一个与你毫无干系的车主,他们的车牌大多是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变通渠道所得,至于他的车牌所在地,也就是你的家乡,到底位于祖国的哪个方向,也许那个车主自己也说不清。车子买在上海,用在上海,却跑那么远,费那么多周折装上一个外地牌照,其内心的纠结不过是为了取得在上海市区通行的权利,尽管外牌有很多受限在高峰时间禁止高架出行,毕竟在上海能拍到一个大牌,与中500万大奖的难度基本雷同。
上海的车牌竞拍资格除了成功拍中后需要另行支付一笔近10万元的牌照额度费用,在竞拍资格上也对相关个人的居住证积分,社保缴纳年限以及个人的信用度方面做出了很多硬性规定。
沪牌每年大概有25万人“陪跑”,就是每月挂机拍一次,中着好,不中罢了。所以每月拍到沪牌的人仅仅只有4%左右,车管所也为了控制沪牌发售量,在办理竞拍标书上也做了需要驾照和社保基金缴纳时间为考核标准,限制竞拍人口的猛增。之前还有不少人囤积沪牌数量,之后出台一个人名下只能拥有一块沪牌额度。然而这也无法挡住竞拍人数,每月大概有30万人竞拍,光竞拍费就能获益1800万的财政收入,每月放量10000块牌照,收益可达9个亿,然后后面还有29万人排队要做这9个亿的继承者。
牌照崛起其实和学车不无关系,想想10年前学车只要2000~3000元,并且通过率很高。之后开始6000、9000、10000的学车费,很多人看到如此情况,也认为牌照未来有升值的希望,所以牌照的购置量渐渐加大,也给了“有乘之机”捞一笔。上海在限行只是起步和萌芽阶段,未来控制路况手段大而不可预见下,沪牌比京牌贵也在所难免。
所以会出现这么人渴望得到一块沪牌,即使9万,10万仍然有不少人这样去购置,这样的买卖只是为了防止未来更大力度的限行措施。